水渍

平庸


{ }

小时候特别争强好胜。记得小升初考试之前,数学老师把我叫到讲台前,对我说:“你要努力考全县第一。”那是我们县第一年小升初全县统考。放榜那天我到了学校,看到第一名不是我。

我是第六名。

然后就默默地哭。小哭。大哭。小时候我是很热爱「第一名」的孩子。再后来说,因为镇里面考英语而乡下不考,所以我是镇里的第一名,也是超过了那位「全县第一」的镇里第一名。于是很开心,我又成了第一名。

人大多有犯中二病的几年。高中的时候做物理竞赛,非科班出身的我差了一点进决赛,一度以为自己是难得的聪明学生。然后看到了第一名考的成绩,看到了河南省物理竞赛的人考的成绩,又悄悄收回了这个想法。

小的时候就说,要当一个科学家。那个时候「科学家」大概是成绩还不错、又没什么爱好的小朋友的共同梦想。其实仔细想来,小时候我也只对看书感兴趣,对于未知事物的探索,反而没什么心思。爱看书,爱卖弄,大概成不了一个好的科学家。家里能够称得上科普读物的书,只有一套八十年代末残缺不全的科普丛书。只记得那里面讲过地质运动和镜泊湖、飞矢不动和极限论。那个时候的科普讲得真好。


受到这篇文章的启发,我开始认真思考为什么我变得像现在一样平庸。当然,就像文中提到的一样,我(或者作者说的,我们这一代)「明白享受和拥抱平庸的人生观」。然而,我并不认为这和我们生长的这个年代有什么关系,我所生长的时代、我所生长的环境绝不特殊却又不能作为这个时代的代表;恰恰相反,我的很多同龄人都在不平庸的道路上奋然前行。如果说时代真的给我带来了什么,可能是「反正也买不起房子,那就好好玩儿吧。」

大概是终于明白了,这个世界上不平庸的只有那少数的几个人,而我们,甚至还没有做好一个「平庸」的人。把焦距稍微调一调,大概就能看到被人人歆羡的明星后面那些广大而又黯淡的背景。于是明白了把自己的期望调低,一点不同,都是可以自得其乐的「不平庸」。

把自己放在时代的名人堂里,自己再好也许只能当一辈子的配角;而若这就是平庸,那才是时代背景下真正「平庸」的、悲伤的、微不足道的注脚。

或者更直白的,成为一个「平庸」的人,或者喜欢成为一个「平庸」的人,日子更好过,心情会更好。至于是不是真「平庸」,史书工笔写不到我们,那就不重要。不甘心做一个平庸的人,大概是中二梦还没醒。七十亿人有七十亿种不同的平庸的方式,这个角度看来,他们都是七十亿个不平庸的人。

不平庸的故事只是平庸生活的花边。你看,这就是平庸的人自我安慰的平庸。

评论系统由Disqus提供
© 2012 CubicStone Wei | powered by jekyll and github | themed by sext iii